該文介紹了氣喘的治療方法。吸入劑可緩解急性症狀,而治療則側重於改善慢性發炎,需綜合考慮戒菸及多種藥物如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支氣管擴張劑等。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時,應關注其潛在副作用。
吸入劑僅緩解急性症狀!沒有治療效果
吸入劑僅能緩解急性症狀,因為它們含有支氣管擴張劑或短效類固醇等成分。這些藥物能夠快速緩解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的急性發作。
支氣管擴張劑
支氣管擴張劑透過鬆弛平滑肌和減少粘液分泌來開啟氣道,從而改善通氣。常見支氣管擴張劑包括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異丙托溴銨(Ipratropium bromide),前者為β2-腎上腺素(Adrenaline)感受器激動劑,後者為M3膽鹼受體拮抗劑。
短效類固醇
短程使用高劑量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可以迅速減輕氣道發炎,降低黏膜水腫和分泌物產生。例如布地奈德(Budesonide)和艾敏釋(Fluticasone)是常用的短效類固醇吸入劑,具有高效低毒的特點。
吸入性局麻藥
區域性麻醉藥如利多卡因(Lidocaine)可暫時抑制咳嗽中樞,但不宜長期使用以避免抗藥性和成癮風險。利多卡因(Lidocaine)混懸液直接噴入口腔咽喉部可有效止咳約半小時左右。
抗菌葯
對於細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問題,醫生可能會開具合適的抗生素治療方案。患者應嚴格按醫囑服藥,並完成整個療程以防抗藥性的發生。
霧化吸入器
霧化吸入器是一種將藥物轉化為微小顆粒經由口鼻進入下唿吸道及肺內的給藥方式,其作用機制與口服或靜脈注射不同。該裝置適合兒童及無法吞嚥膠囊或片劑者使用。
在使用吸入劑時需注意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發生,並定期複診調整用藥方案。除急救外不建議頻繁使用含短效類固醇的吸入劑以防止副作用積累。
想治療氣喘改善「慢性發炎」是關鍵
治療氣喘以改善「慢性發炎」為核心,可透過戒菸、吸入性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支氣管擴張劑、抗炎藥物、免疫調節劑等方法進行治療。若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戒菸
戒菸通常透過教育、行為干預或尼古丁替代療法來實現。吸菸會導致呼吸道上皮細胞傷害和發炎反應加劇,進而加重氣喘症狀。
吸入性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
吸入性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如艾敏釋(Fluticasone)透過霧化器給藥,每日一次。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控制氣喘患者的氣道發炎。
支氣管擴張劑
支氣管擴張劑包括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茶鹼(Theophylline),可透過噴霧劑或口服方式給予。這類藥物能夠迅速緩解急性發作時的症狀,但長期使用需謹慎。
抗炎藥物
抗炎藥物如普賴鬆(Prednisone)常口服,劑量依醫囑調整。普賴鬆(Prednisone)可抑制免疫系統對無害物質產生過度反應,從而減少氣道發炎。
免疫調節劑
免疫調節劑如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可能需要住院靜脈注射。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可降低身體對過敏原的敏感度,減輕氣喘症狀。
患者應避免接觸已知誘發氣喘發作的因素,如動物毛髮、花粉等。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且溼度適宜,有助於減少氣喘發作次數。
吸入型類固醇迷思!吸完不會變胖、月亮臉?
短期使用吸入性類固醇不會導致明顯的體重增加或面部圓潤。
類固醇是一種賀爾蒙,具有抗炎作用。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體重增加、面部圓潤等副作用。因此,對於需要長期治療的情況,應考慮使用其他藥物替代吸入性類固醇以減少潛在風險。
在極少數情況下,如果患者存在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此時應用大劑量的類固醇可能會引起腎上腺皮質軸抑制的現象,從而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的症狀,如全身乏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血壓降低、皮膚色素沉著等症狀。
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時需注意監測潛在的副作用,並遵循醫生指導調整用藥方案以控制病情,同時保護心血管健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