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會誘發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和副交感神經抑制,導致身體產生一系列不適症狀。而當患者處於焦慮狀態時出現發抖的症狀,主要是由於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肌肉不穩定性增加所致。
一、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交感神經興奮
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蒼白、乾燥少汗、無淚腺分泌、瞳孔擴大、心率增快、胸悶氣短、心跳加快等症狀,從而可引起發抖的情況。
副交感神經抑制
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大小便困難、尿瀦留、噁心嘔吐等,部分患者還會伴隨有緊張性頭痛、頭昏腦脹、頭部緊繃感以及全身肌肉疼痛等症狀,也會引發發抖的現象。
二、肌肉不穩定性增加
生理性因素
若焦慮症患者長期處在情緒焦躁不安的狀態下,可能會因肌肉長時間收縮或舒張失調而導致顫抖。
病理性因素
(1)肌筋膜炎: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非特異性發炎反應,常與受涼等因素有關,會導致患者出現患處疼痛、酸脹、麻木、運動障礙、皮膚感覺異常等症狀,在焦慮症的影響下也可出現上述情況。(2)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體內甲狀腺素過多所引起的內分泌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體重下降、消瘦、食慾亢進、怕熱出汗、易激動、失眠多夢、雙手顫抖、精神恍惚等症狀,因此也有可能會出現焦慮症併發手抖的情況。
帕金森症候群
是一種老年退行性疾病,通常會引起靜止性震顫、姿勢步態異常、運動遲緩等症狀,若患者同時伴有焦慮症,則可能加重肢體的震顫現象。
其他方面
如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代謝性疾病,也可能因為身體能量不足等原因,導致焦慮症患者出現發抖的表現。
建議焦慮症患者及時到醫院的精神精神科就診,並進行血常規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明確診斷。然後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百事隆錠(Buspirone)、坦度螺酮(Tandospirone)等藥物治療焦慮症,必要時還可選擇電抽搐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