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四肢無力
老人四肢無力,可能是由於生理因素造成,比如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飢餓三種情況,也有可能由於病理因素導致,比如電解質紊亂、感染性疾病、貧血、帕金森病、心臟衰竭、腦幹病變、精神心理疾病、肝腎疾病、惡性腫瘤九種情況,當此症持續無緩解時,需要及時就診明確原因並進行相應的處理。
生理因素
1、睡眠不足:可能會造成腦細胞新陳代謝減慢,大腦缺血、缺氧,從而導致四肢無力的症狀,此時及時補充睡眠即可;2、過度疲勞:可能會造成四肢肌肉的代謝增加、能量消耗過多,導致四肢無力的症狀。此時透過休息後,症狀一般能夠自行緩解;3、飢餓:由於飢餓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的情況,導致身體能量供應不足,出現四肢無力症狀,一般透過進食、休息後,能夠緩解症狀。
病理因素
1、電解質紊亂:包括低血鉀症、低血鈉症等,此類電解質紊亂會造成神經肌肉的興奮性降低,從而出現四肢無力的症狀。臨床上需根據病因治療,比如低血鉀症可給予口服補鉀,如氯化鉀注射液(KCL Inj)或緩釋鉀(Potassium chloride),緩解症狀;2、感染性疾病:如肺部感染、腦炎、敗血症等感染性疾病會導致老人出現寒顫、發燒,從而導致身體代謝消耗增加,酸性代謝產物分泌增加,從而引發四肢無力、納差等症狀。此時,需要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治療,比如西他利汀(Ceftazidime)、阿莫西林(Amoxicillin)、紅黴素(Erythromycin)等;3、貧血:各種原因的貧血,導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身體的神經、肌肉氧供不足,從而出現四肢無力症狀,這需要根據不同原因造成的貧血給予不同的治療,比如缺鐵性貧血可給予葡萄糖酸亞鐵、右旋糖酐鐵(Iron dextran)治療,並使用維他命C輔助治療,改善不適;4、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為黑質、蒼白球病變造成的運動障礙性疾病,而黑質、蒼白球參與人體的隨意運動和肌張力的調節,也會引起四肢無力、運動遲緩的症狀。建議使用左旋多巴(Levodopa)、美道普(Levodopaand/Benserazide)等藥物改善症狀;5、心臟衰竭:心臟疾病造成的心臟衰竭可導致老人出現活動耐力下降、四肢無力等症狀,主要由於心臟泵血能力下降導致四肢肌肉血供不足。一般可給予洋地黃製劑強心如毛地黃(Digoxin),呋塞米(Furosemide)利尿改善心功能,症狀可逐漸緩解;6、腦幹病變:腦幹的梗塞、出血、腫瘤及外傷,也會導致四肢無力症狀,主要由於此類病變會破壞人體的錐體束,從而導致運動障礙,一般可透過顱腦CT、核磁共振等檢查明確診斷。通常腦幹梗塞可應用尿激酶(Urokinase)溶栓,或者介入治療取栓,以及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抗動脈硬化治療,而腦幹出血主要給予甘露醇(Mannitol)、呋塞米(Furosemide)等脫水降顱壓的藥物進行治療,腦幹腫瘤可採取手術或放療等手段控制病灶,以改善預後;7、精神心理疾病:如焦慮症、憂鬱症,會出現情緒激動、緊張、焦慮、憂鬱等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也有可能導致四肢無力的症狀。可透過專業醫生心理干預,以及服用利普能(Escitalopram)、彌鬱停(Mirtazapine)等抗焦慮憂鬱藥物,有助於緩解症狀;8、肝腎疾病:肝硬化及尿毒症等疾病也會導致四肢無力的現象,主要由於肝腎疾病可導致營養不良、尿毒症和乳酸蓄積,從而出現四肢無力症狀。肝功能異常可給予穀胱甘肽(Glutathione)、雙環醇等藥物治療,腎功能異常嚴重者可透過血液透析治療,提高生活治療;9、惡性腫瘤:此疾病會導致老人出現攝入不足和消耗增多,造成肌肉萎縮、貧血等情況,從而出現四肢無力的症狀。一般首選手術治療,必要時可配合化療、放療、標靶治療等,改善預後,同時要加強營養支援,包括補充人血白蛋白、輸血法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