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腹部腸絞痛怎麼辦
尿毒症患者出現腹部腸絞痛的情況,通常考慮為細菌感染導致尿毒症腹膜炎,或者胃腸炎、腸繫膜血管栓塞引起,建議患者使用抗炎藥物進行消炎治療,緩解胃部腸絞痛症狀。尿毒症患者體內的代謝功能出現障礙,會引起少尿、無尿等症狀,導致患者體內的有害物質無法儘快排出體外,體內的毒素累積過多可引起胃腸道黏膜感染,形成尿毒症腹膜炎,主要症狀有腹部腸絞痛、高燒、呼吸淺快等。治療上可使用盤尼西林類藥物,如氨苄西林(Ampicillin)膠囊、阿莫西林(Amoxicillin)等,消滅體內引起尿毒症腹膜炎的病菌,如大腸桿菌等。當患者腹部腸絞痛無法忍受時,也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Ibuprofen)片等止痛藥。當尿毒症腹膜炎的症狀得到緩解後,患者要繼續進行尿毒症的治療,如腹膜透析等,避免出現腎性貧血等尿毒症併發症。部分尿毒症患者腹痛可能是胃腸炎、腸繫膜血管栓塞等其他疾病導致,此時與尿毒症關系不大,需要進行對因治療,以胃腸炎為例,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奧美拉唑(Omeprazole)、斯克拉非(Sucralfate)等藥物。尿毒症患者腹部腸絞痛時,需要就診於腎內科或者消化內科,進行血常規檢查、血生化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等明確情況。日常飲食要以清淡、少油為主,避免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胃腸道黏膜,使疼痛加劇。同時盡量避免進食高蛋白食物,如豆腐、雞蛋等,防止因為代謝功能障礙引起低蛋白血症。
血肌酐190umol/L估計幾年到尿毒症
血肌酐190umol/L估計幾年到尿毒症,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控制良好可以在十幾年之內或者幾十年之內都達不到尿毒症的水平。如果控制不好,有可能在幾年之內或者不到一年就達到尿毒症水平,這個進展速度跟疾病有關,還跟治療反應有關,也跟病人的個體差異有關。
血肌酐一般認為是內生血肌酐,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透過不可逆的非酶脫水反應緩緩的形成肌酐,再釋放到血液中,隨尿排洩。一般來說血肌酐正常值標準為:44-133umol/L,當血肌酐超過133umol/L時意味著腎臟出現傷害,血肌酐值超過707umol/L為尿毒症。尿毒症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各種晚期腎臟病共有的一組臨床症候群,提示腎功能衰竭進入終末階段。想要防止尿毒症的發生,主要是要預防和控制能夠引起尿毒症的一些病因,有腎炎就需要積極的使用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等類固醇藥物控制發炎反應。有糖尿病、高血壓這些代謝性疾病的患者要控制飲食,要低鹽低脂,要多運動,同時要使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二甲雙胍(Metformin)等相應藥物控制好血壓、血糖。
患者平時要注意避免勞累或乾重體力的活動,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定期複診。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比如番茄、黃瓜、柳丁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