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心律不整與心臟衰竭的困擾

分類: 睡眠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09.26
本文介紹了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引起的心源性睡眠障礙。心律不整可能引發多種睡眠問題,如失眠、嗜睡等;而心臟衰竭則透過呼吸困難和水腫影響睡眠品質。針對這兩種情況,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是改善心源性睡眠障礙的有效手段。

心律不整對睡眠的影響

心律不整可能導致睡眠品質下降、失眠、嗜睡、睡眠障礙,甚至加劇睡眠呼吸暫停。

睡眠品質下降

心律不整可能導致心臟泵血功能異常,影響血液循環至右心室,導致患者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從而引起入睡困難。由於存在胸悶、氣短等不適症狀,會導致患者難以放鬆身體和心情,進而影響睡眠品質。

失眠

心律不整可能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導致腎上腺素(Adrenaline)分泌增加,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紊亂,進而導致失眠的發生。失眠會使患者處於持續的精神緊張狀態,進一步加重心律不整的症狀,形成惡性循環。

嗜睡

心律不整時,身體為了代償心跳過快或過慢的狀態,可能會透過降低代謝率來減少能量消耗,從而產生嗜睡的感覺。長期的心律不整可能導致腦供血不足,進一步加劇嗜睡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昏迷的情況。

睡眠障礙

心律不整可導致大腦供血不足,使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引發睡眠障礙。睡眠障礙會使得患者白天感到疲乏,注意力難以集中,生活品質下降。

睡眠呼吸暫停

心律不整可能引起呼吸中樞調節功能受損,導致夜間睡眠時呼吸暫停。睡眠呼吸暫停會引起反覆覺醒,導致睡眠碎片化,進一步加重心律不整的症狀。

建議定期進行心電圖檢查以及睡眠監測,以評估心律及睡眠狀況。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舒壓寧(Metoprolol Tartrate)、心律錠(Propranolol)等藥物控制心律不整,改善睡眠品質。

心衰睡眠障礙的管理

心臟衰竭患者常伴隨睡眠障礙,主要是由於心臟疾病導致的呼吸困難和身體水腫引起的,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來緩解症狀。

心臟衰竭時,心臟泵血功能受損,引起肺部淤血和水腫。這些變化會導致夜間呼吸困難,影響睡眠品質。心臟衰竭患者可能經歷疲勞、呼吸急促、夜間醒來以及體重增加等症狀,這些都可能導致睡眠中斷。

針對心臟衰竭患者的睡眠障礙,醫生可能會安排超音波心動圖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還可能建議進行血液檢測以檢視是否存在電解質失衡。常用的心臟衰竭治療方法包括利尿劑如呋塞米(Furosemide)、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Captopril)等,有助於減輕水腫和改善呼吸。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開具合適的藥物。

心臟衰竭患者應避免睡前攝入過多液體,以減少夜間呼吸困難的發生。適當的體力活動和健康飲食也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和生活品質。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