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黃疸高的原因較多,可分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如果為生理性因素導致的早產兒黃疸高,則一般不需特殊處理,而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導致的早產兒黃疸高則需要積極治療。
生理性因素
腸肝循環障礙
由於早產兒肝臟功能發育未完善,血-腦屏障也尚未成熟,腸道內的膽紅素不能有效透過微血管壁進入血液循環,造成腸肝循環障礙,使大量未結合膽紅素沉積在皮膚黏膜上而導致早產兒出現黃疸高的情況。
間接膽紅素升高
由於早產兒體內大量的紅血球被破壞,產生大量的間接膽紅素,超過了肝臟的代謝能力,從而引起間接膽紅素升高,可表現為早產兒黃疸高。
光療時機過晚
如早產兒出生後48小時內開始進行藍光照射,此時已達到足月兒的日齡水平,但早產兒本身體質較弱,肝臟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較差,若此時進行光療易延誤病情,導致早期黃疸消退延遲,也可表現為早產兒黃疸高。
病理因素
母乳性黃疸
指部分早產兒吃奶好,精神狀態佳,但是存在持續性的黃疸,且口服茵梔黃口服液等藥物進行退黃效果不佳的情況,通常與母親進食的食物有關,如母親進食含有咖啡因或高蛋白類食物時,可能導致早產兒發生母乳性黃疸,進而表現出早產兒黃疸高。
感染性疾病
如敗血症、肺炎等疾病,均可能影響到早產兒體內的膽紅素代謝過程,導致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繼而引起早產兒黃疸高。
先天性膽道閉鎖
是引起早產兒黃疸高的常見原因,主要是因為膽管受到傷害或者膽管天生未開放,使得膽汁無法排出,堆積於血液中即可引起黃疸。
遺傳代謝性疾病
如半乳糖血症、高丙種球蛋白血症等,均可導致早產兒黃疸高的情況。
其他原因
如換血療法、溶血反應等,也可能導致早產兒黃疸高的情況。
對於早產兒黃疸高的現象,家長應密切觀察,並及時就診明確病因,在醫生指導下採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