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黃疸什麼形成的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2
導致早產兒出現黃疸的原因較多,可分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如果膽紅素水平過高,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避免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導致早產兒出現黃疸的原因較多,可分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如果膽紅素水平過高,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避免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生理性原因

生理現象

由於早產兒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而體內膽紅素的產生大於排洩,可引起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表現為黃疸。隨成長發育,膽紅素代謝趨於正常,黃疸逐漸消退。

光照療法

若早產兒存在高間接膽紅素血症的情況,則需透過藍光照射將多餘的間接膽紅素轉化為直接膽紅素排出體外,以降低血清中的間接膽紅素水平,從而緩解黃疸的症狀。

母乳性黃疸

部分早產兒在吃奶後黃疸症狀加重,可能是由於母親哺乳期吃了過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所致,如雞蛋等。此時應適當減少蛋白類食物攝入,並增加餵養頻率,通常會有所改善。

腸肝循環障礙

早產兒出生後腸道菌群未完全建立,導致腸道內有害細菌增多,使膽紅素重吸收入血而導致黃疸。隨著年齡增長及新增輔食,該情況可得到明顯改善。

病理因素

感染

常見於敗血症或化膿性腦膜炎,可誘發早產兒發生免疫反應,進而導致非溶血性黃疸的發生,表現為皮膚黏膜以及鞏膜發黃等症狀。建議遵醫囑使用頭孢曲松(Ceftriaxone)、頭孢噻肟(Cefotaxime)等藥物控制感染。

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

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半乳糖血症、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均會導致膽紅素代謝障礙,從而引發黃疸。一般可透過口服或靜脈補充左旋甲狀腺素鈉(Levothyroxine)片、門冬氨酸鉀鎂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除上述常見的原因以外,還可能與膽管閉鎖有關。對於無臨床不適且膽紅素水平較低者,可暫行觀察。而對於膽紅素水平較高者,必要時還需進行換血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