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產兒出現單純的生理性黃疸,並不十分危險。但如果存在嚴重的溶血性黃疸、敗血症、膽紅素腦病等情況,則比較危險。
如果早產兒出現單純的生理性黃疸,並不十分危險。但如果存在嚴重的溶血性黃疸、敗血症、膽紅素腦病等情況,則比較危險。
單純生理性黃疸
由於早產兒肝臟的肝酶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導致體內膽紅素代謝障礙,從而引起皮膚黏膜及其他組織黃染的症狀和體徵,可表現為黃疸高的現象。一般情況下,隨日齡增長,胎齡足月者於生後3-5天內消退,早產兒通常在7-10天消退。若無其他異常情況,此時並不危險,家長無需過於擔心。
嚴重疾病
溶血性黃疸
當母子血型不合時,大量抗體進入新生兒血液循環,與相應的抗原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透過補體途徑啟用巨噬細胞,對紅血球發生溶解作用而產生溶血,稱為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溶血較重的情況下,會引起明顯的核黃疸的風險,可能會造成神經系統損害等不良後果,是比較危險的情況。
敗血症
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全身感染,常危及生命,屬於比較危險的情況。
膽紅素腦病
是因高膽紅素血症未及時治療,超過總膽紅素閾值,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廣泛間接傷害為主的一組病症,病情發展迅速,預後較差,也是比較危險的情況。
其它
如腸源性梗阻性黃疸、先天性代謝缺陷病等原因也可引發上述症狀,也較為危險。
對於黃疸高的早產兒來說,應積極進行藍光照射,防止發生核黃疸。注意觀察體溫、心率、呼吸、血壓的變化,加強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嗆咳。同時應注意補充液體,預防或改善低蛋白血症,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