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性高血壓:特點與治療要點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19
本文介紹了腎性高血壓的特點及治療。該疾病多見於青壯年,高血壓程度通常處於中度及以上,且常伴有腎臟傷害的症狀。對於這類患者,在使用任何藥物前都需要評估其腎功能,因為某些藥物可能會對腎臟造成額外負擔。如果患者的腎功能受損嚴重,則應謹慎使用可能引起腎毒性的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

腎性高血壓發病年齡

腎性高血壓可以在各個年齡段出現,臨床多發生於青壯年,以35歲以下居多,高血壓程度多數在中度以上,具體描述如下:腎性高血壓是一種因腎血管病變或腎實質病變導致的血管緊張素升高、出現水鈉瀦留的疾病,一般分為腎實質性高血壓和腎血管性高血壓,多數患者都存在長期高血壓病史,發病年齡相對年輕,伴隨大量蛋白尿、血尿,心血管病變相對較少或不明顯,降壓療效相對較差。一旦出現腎性高血壓,通常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患者需先用培哚普利(Perindopril)膠囊、益壓穩(Enalapril)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者氯沙坦鉀(Losartan potassium)片、纈沙坦(Valsartan)等血管緊張素Ⅱ感受器阻滯劑等藥物控制血壓。若伴隨嚴重腎功能不全,需選擇硝苯地平(Nifedipine)、呋塞米(Furosemide)、β感受器阻滯劑等治療。若藥物控制不佳,需採取外科手術治療,如腎切除及腎臟移植術。若因腎動脈狹窄引起腎血管性高血壓,需進行經皮腔內腎動脈成形術及支架植入術治療。如果不想患病,建議日常清淡飲食,少吃膽固醇高的食物,腎功能正常者多吃含鉀、含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劇烈運動,積極治療腎臟原發性疾病,可預防腎性高血壓在各個年齡段出現。

高血壓為什麼不敢打麻藥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並不屬於麻醉的禁忌證,一般自身狀況良好,而且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的高血壓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打麻藥進行檢查或手術。但如果是血壓不穩定的高血壓患者,打麻藥可能會造成血壓明顯波動,出現惡性高血壓或者低血壓休克等情況,嚴重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部分高血壓患者不敢打麻藥。在臨床打的麻藥種類比較多,部分麻藥可能會抑制呼吸,造成身體缺氧,從而激起自我保護反應,刺激中樞神經興奮,從而引起血壓升高。或者麻醉偏淺、鎮痛不全時,導致患者感受到痛覺,引起精神緊張、血管收縮,出現血壓升高。如果高血壓患者,打麻藥前血壓控制不佳,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血壓波動,導致血壓過高,甚至可能出現血管破裂,比如腦出血,嚴重損害腦功能。此外,部分麻醉藥物除了具有麻醉的作用外,還有舒張血管的作用,也可能造成血壓降低,引起休克、昏迷。此時各個臟器可能會出現供血不足,造成缺血、缺氧,嚴重影響身體功能。所以在打麻藥前,一定要控制好血壓,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