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黃疸的微創介入與外科手術治療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0.02
本文介紹了梗阻性黃疸的治療方法,包括微創介入和外科手術。微創介入方法包括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和經皮肝穿刺放置引流管,旨在緩解症狀並改善預後。對於腫瘤引起的梗阻性黃疸,則需行外科手術治療,如肝門膽管癌根治術或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以切除病變組織。

梗阻性黃疸是大手術嗎

梗阻性黃疸治療有微創的介入和外科手術兩種。微創有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和經皮肝穿刺放置引流管這兩種,不算大手術。如因腫瘤引起的梗阻性黃疸,需要採取外科手術治療,屬於大手術。具體如下:

1、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又稱ERCP,手術不經腹部,即不開刀,又叫不開刀的內鏡下手術,病人腹部沒有傷口。主要是利用內視鏡和X射線從口腔經過胃進入十二指腸的一種檢查技術,檢查膽管、胰管等排液導管病理情況,是一種將支架放入膽管的狹窄段來解除阻塞,消除黃疸的治療方式。術後注意禁食,可給與補液治療,如靜脈注射葡萄糖或者生理食鹽水等。術後24小時進食流食,逐漸過渡到普食。

2、經皮肝穿刺放置引流管就是透過皮肝穿入到肝內膽管中,將有側孔的導管插入到主肝管內進行引流的一種解除梗阻性黃疸的微創手術操作,一般是在一般是在X光或者超音波引導下進行。術後患者要注意保持引流管周圍皮膚的乾燥,清潔,引流管要固定好,防止脫落。飲食上要選擇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魚肉、水果、粗糧等。

3、因腫瘤引起的梗阻性黃疸是因為腫瘤壓迫肝內或者肝外的膽道,造成了膽道的狹窄,而使膽汁排出出現障礙,導致膽汁停滯、酯型膽紅素反流入血,引起血液中膽紅素水平的異常增高,造成黃疸。一般患者如無手術禁忌,首選根治性手術切除包括肝門膽管癌根治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外科手術會存在傷口,病人往往因為腹痛不敢大口吸、出空氣,需要患者家屬或者醫務人員協助病人咳嗽、排痰,避免引起肺部感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