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區別於風濕病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0.02
本文介紹了痛風與風濕病的區別。痛風是一種因普林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而風濕病是一組累及關節、肌肉、骨骼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兩者的病因、症狀以及治療方法均有所不同。此外,文中還提到痛風患者可以服用非布索坦(Febuxostat)片進行降尿酸治療,但具體用藥需遵醫囑。

痛風和風濕病是不是一回事

風溼屬於一大型別的疾病,臨床上包括多種類型的疾病,而痛風是其中一種,所以痛風和風濕病並不是一回事,區別主要在於病因不同、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不同等方面。

病因不同

痛風屬於免疫代謝性疾病,主要是體內普林代謝出現紊亂,從而引起體內的血尿酸水平增高,並且在患者關節和軟組織等部位進行沉積,最後形成結晶而引起疼痛和器官傷害的現象。而風濕病主要是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出現障礙,或者遺傳等因素而導致,而其中環境和天氣變化是誘發風溼的主要原因;

症狀不同

痛風和風溼都好發於關節部位,不過痛風的發作部位以下肢關節多發,且常在晚上發作,表現為區域性關節紅腫、發燒、疼痛等現象。而風濕病一般是因為受到寒冷的空氣刺激,導致關節部位的血液循環不暢,而引起關節部位肌肉痠痛、麻木、僵硬等,影響到關節運動功能;

治療方法不同

痛風主要是體內的普林物質代謝出現異常,所以要注意嚴格控制飲食,避免食用含普林物質過多的食物,如魚類、海鮮等,同時遵醫囑配合使用降尿酸的藥物,如異嘌呤醇(Allopurinol)、非布索坦(Febuxostat)和優力康(Benzbromarone)等,都可減少尿酸的生成和促進尿酸的排洩,當痛風石較大,導致感染等症狀,則需採用手術切除治療。風溼免疫性疾病這一大類疾病需要根據診斷的疾病不同,應用相關的藥物控制,一般需要長期治療。因此,痛風屬於風濕病的一種,治療方法也不同,所以當出現關節腫痛等異常現象時,要注意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明病因後再進行治療。

痛風吃中藥效果好嗎

痛風是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由於體內普林代謝異常,導致身體出現高尿酸血癥。尿酸鹽結晶通常會沉積在關節周圍,導致關節及關節周圍出現急性炎症性改變,從而在區域性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痛風吃中藥效果如何,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而定。對於輕症的痛風患者,吃中藥對於血尿酸水平的降低,或是緩解痛風所引起的關節紅、腫、熱、痛等症狀,有一定的作用。痛風從中醫上來講屬痺證的範疇,是由於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的筋骨、肌肉、關節所引起的病症,在痛風的發作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熱邪,以及痰血、血瘀等情況,中藥可透過清熱利溼、溫經散寒、止痺痛、活血化瘀、祛痰等方法緩解痛風。對於較嚴重的痛風患者,中藥治療通常並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建議服用降尿酸藥物,如優力康(Benzbromarone)、丙磺舒(Probenecid)等,對於治療痛風的效果較好。痛風較嚴重時,可能會由於血尿酸鹽在腎臟沉積而影響腎臟功能,甚至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可應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如吲哚美辛(Indometacin)、舒林酸(Sulindac)等藥物改善痛風引起的疼痛症狀,並配合服用具有抑制血尿酸合成或增加血尿酸排洩的藥物,如磺吡酮、異嘌呤醇(Allopurinol)、非布索坦(Febuxostat)等,從而降低血尿酸水平,達到治療痛風的目的。治療痛風的西藥可以抑制血尿酸合成,促進血尿酸排洩,中藥的作用相對比較有限,對於血尿酸水平的降低並不明顯。痛風患者服用中藥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建議在服用西藥的同時配合使用中藥,可以起到較好治療的效果。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