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奶粉後寶寶便秘怎麼辦
換奶粉後寶寶便秘,這種現象臨床上比較多見。可能是因為寶寶對新換的奶粉大分子蛋白不耐受,或乳糖不耐受等原因所致。建議更換奶粉時注意選擇適合寶寶的奶粉,使用正確的更換奶粉方式,避免發生這種現象。寶寶便秘時也可適當使用一些調節菌群的藥物進行緩解症狀。
更換奶粉時注意事項
1、選擇合適的奶粉:如果寶寶在更換奶粉前沒有出現便秘,更換奶粉後便秘。說明寶寶對更換的奶粉中的大分子蛋白,可能無法完全消化和吸收,出現不耐受的現象,或者是乳糖不耐受。建議給寶寶更換奶粉時,儘量選擇原來奶粉品牌旗下的奶粉,或者換回之前的奶粉,幫助緩解寶寶便秘的情況;2、更換奶粉方式:給寶寶更換奶粉時要注意,不要突然完全替換掉,可採取交替漸進式的方式進行更換。新舊奶粉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如早期可以按1:5的比例搭配,逐漸過渡到1:2,最後全部更換為新奶粉。這樣可以給寶寶的胃腸道提供一個適應的過程,減少出現便秘或者腹瀉的問題。
治療
1、按摩療法:透過按摩寶寶腹部的方法緩解寶寶便秘的症狀,按摩時需注意力量要均勻緩和,不可用力過度。寶寶皮膚嬌嫩,力量過大時,可能會導致寶寶皮膚發紅甚至破損,也會引起寶寶腹部不適,出現哭鬧的現象;2、使用藥物:必要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給寶寶服用一些腸道的益生菌,如枯草杆菌二聯活菌顆粒、雙歧桿菌等,能夠調節腸道菌群,促進胃腸蠕動,增強寶寶的消化功能,對於緩解換奶粉後寶寶便秘很有幫助;3、更換奶粉:如果寶寶使因為奶粉配方不耐受,出現便秘等不適症狀,經過調理後沒有明顯的緩解,可以考慮奶粉是否合適,並更換其他奶粉。另外,換奶粉後寶寶便秘,可能存在胃腸蠕動功能較慢、消化不良等情況。可以適當增加寶寶飲水量,一方面可以補充腸胃腸道的水分,溼潤大便,另一方面還可促進胃腸蠕動,對緩解換奶粉後寶寶便秘的症狀有一定的幫助。
便秘艾灸哪個部位快速排出大便
便秘是以大便秘結不通、排便週期或時間延長,或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為主要表現的病症。便秘的發生常與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和年老體虛等因素有關。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針對病因進行艾灸,便秘時艾灸的主穴為天樞穴、大腸俞穴、巨虛穴、支溝穴等。
天樞穴
位於腹部,臍中水平旁開2寸,是對稱的2個穴位。天樞穴與胃經、大腸經的關係密切,按摩此穴可以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刺激此穴位可以改善腸腑功能,從而促進排便;
大腸俞穴
位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具有疏調腸腑、理氣化滯的功效,主治腹脹、腹瀉、便秘,按摩這個穴位能夠促進腸胃蠕動,緩解便秘以及腹瀉的症狀;
巨虛穴
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具有理腸胃、清溼熱、化積滯的作用,按摩此處可以促進排便,改善便秘;
支溝穴
在人體的前臂背側,陽池穴與肘尖穴的連線上,靠近腕橫紋上3寸處,有吸熱擴散、清利三焦、通腑降逆的作用,可主治中邪、惡邪氣後突發的心悸、胸痺、便秘、脅肋痛、瀉三焦火。中醫學中也可根據不同的證型選擇艾灸的穴位,從而起到較好的促排便作用。除上述艾灸部位外,對於熱秘型便秘需配合合谷、腹結等穴位;氣秘型便秘需要配中脘、太沖等穴位;冷秘型便秘配關元、神闕等穴位;虛秘型需配關元、脾俞等穴位。若大便乾結,則還要配關元穴、下巨虛穴。透過艾灸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排便,艾灸治療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較好,如由其他疾病引起,應積極治療原發病。艾灸時需注意,空腹、過飽、極度疲勞和對灸法恐懼者應慎艾灸,且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艾灸。艾灸過程中要防止燃燒的艾絨脫落燒傷皮膚和衣物,艾灸時不可過量,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可能會導致區域性皮膚破損,出現水泡等。此外,建議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多運動。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