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糜爛:治療方法、復發風險及程度劃分

分類: 女性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09.30
本文介紹了子宮頸糜爛的相關問題。子宮頸糜爛貼膜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其效果受到某些條件的影響。此外,子宮頸糜爛可能在治療後復發,並且該疾病通常發生在20-40歲的女性身上。子宮頸糜爛還被分為三個程度,即I、II和III度,這取決於糜爛面的大小。瞭解這些問題有助於更好地預防和治療子宮頸糜爛。

子宮頸糜爛貼膜是好是壞

子宮頸糜爛貼膜有效,但是它有條件。子宮頸單純糜爛,沒有細菌感染,就是有點滴的充血和水腫,這時初始傷口的癒合,治療效果應該很好。如果子宮頸糜爛合併有感染的時候,治療效果不好,因為是由於感染而導致的子宮頸糜爛,需要對感染菌的治療。這時需要結合抗生素的治療,如甲硝唑(Metronidazole)栓、奧硝唑(Ornidazole)陰道栓或雙唑泰栓等,必要時還需要口服抗生素來做全身治療。在治癒的過程當中,後期可以用貼膜,否則這個時候用貼膜對子宮頸糜爛效果不好。

子宮頸糜爛治療後會復發嗎

子宮頸糜爛與雌激素水平相關。如曾經進行過子宮頸雷射、波姆光等治療,子宮頸表面可形成疤痕改變,則基本無復發機率,因疤痕上發生柱狀上皮外移的可能性較低。一般隨雌激素水平的增高,可再次出現柱狀上皮外移情況,但患者無需過度擔心或治療,無需擔心發生病變,即使再次復發子宮頸糜爛,注意定期觀察即可。針對多數治療過的女性,無需擔心進一步復發問題,即使復發,對身體亦無明顯害處、不存在進一步病變。

子宮頸糜爛多發於什麼年齡

子宮頸糜爛一般指子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多發於20-40歲這個年齡階段。具體分析如下:子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是因雌激素的作用,子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移至子宮頸管外口,因此多發於20-40歲這個年齡階段雌激素分泌較旺盛的女性。子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日常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只有在子宮頸受到刺激時,如進行性生活、使用避孕藥物等情況下,才會出現白帶異常、腹痛、陰道出血等症狀。

子宮頸糜爛分度

既往對子宮頸糜爛分為三度,按糜爛面積大小分度,如<1/3為Ⅰ度,1/3-2/3之間屬Ⅱ度,超過2/3屬於Ⅲ度。但目前認為此類分度無明顯意義,因雌激素水平越高柱狀上皮外移則越明顯,可超過1/3或2/3,即使分度嚴重,但無需處理或進一步檢查。目前主要在於區分患者是否屬真正柱狀上皮外移或子宮頸真性病變、子宮頸癌前病變等問題,如排除病變,則分度結果可無需過度關注或進一步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