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細胞:特異性殺傷靶細胞的利器——腫瘤浸潤性淋巴

分類: 健康飲食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1.28
本文介紹了幾種能夠特異性殺傷靶細胞的免疫細胞,如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和基因工程T細胞。嗜中性球上升的時間因人而異,通常需要數天到數月不等,關鍵在於嗜中性球偏低的原因。

能特異性殺傷靶細胞的免疫細胞是什麼

能夠特異性殺傷靶細胞的免疫細胞有很多種,主要包括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和基因工程T細胞。

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

指離開血液進入到腫瘤中的淋巴細胞,屬於腫瘤微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識別和殺傷多種癌細胞。一般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中包含各種T細胞亞群,主要以CD4+T細胞和CD8+T細胞為主,具有一定的腫瘤特異性和MHC的限制性,其中的CD8+T細胞又稱為細胞毒性T細胞,是主要抗腫瘤免疫效應細胞,CD8+T細胞具有細胞毒性作用,能夠直接識別腫瘤相關抗原。區域性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越多,患者的自身抗腫瘤免疫反應就會越強,預後也就越好;

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

簡稱為CIK細胞,既有自然殺傷細胞的非MHC限制性的特點,又有T淋巴細胞的特異性的抗腫瘤活性,具有增殖速度快、殺傷活性高、腫瘤殺傷譜廣的優點;

自然殺傷細胞

又稱NK細胞,NK細胞可以識別MHC一類表達下調或缺失的腫瘤細胞,並不需要抗原預先通知,就可以直接殺傷腫瘤細胞。NK細胞可以透過分泌穿孔素、顆粒酶來殺傷腫瘤細胞,還可以分泌發炎因子間接殺傷腫瘤細胞;

基因工程T細胞

主要包含T細胞感受器基因修飾的T細胞,和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T細胞兩大類,目前這兩種基因工程的T細胞在多種腫瘤的治療中顯示了一定的臨床療效,提高T細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加細胞因子的分泌和抗凋亡蛋白的表達,從而增強抗腫瘤活性。人體健康與免疫細胞密切相關,患者可以透過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以及足量睡眠、適當運動、均衡飲食等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必要時可以使用微生態製劑提高免疫力,常用微生態製劑有腸道雙歧桿菌、乳酸杆菌等,能夠改善人體體內生態環境,提高身體免疫力。

嗜中性球幾天能上來

嗜中性球幾天能上來,並沒有明確的研究數值,通常需要數天或數月才能上來,具體時間需要視情況而定,主要取決於導致嗜中性球低的原因等情況。嗜中性球是白血球的一種,來源於骨髓的造血幹細胞,在骨髓中分化發育成熟後進入血液或組織,有趨化性和選擇性吞噬作用,造成嗜中性球低的原因有病毒感染、藥物影響、血液系統疾病等。

病毒感染

嗜中性球低可能是病毒感染導致的,因為嗜中性球是白血球的組成部分,嗜中性球低的同時淋巴細胞會相對偏高,引起此情況的常見病毒有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出現病毒感染後,可根據情況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如鹽酸金剛烷胺(Amantadine)、雷巴威林(Ribavirin)等,同時需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著涼,經過積極抗病毒治療後,在7天左右複查血常規,一般嗜中性球能上來;

藥物影響

如果正在使用抗甲狀腺的藥物,或者化療藥物、抗生素等,會對造血幹細胞造成一定傷害,從而抑制造血功能,出現嗜中性球減少的情況。如果是藥物因素導致的嗜中性球減少,且患者沒有出現其他症狀,在醫生指導下停藥3天左右,嗜中性球能逐漸上來;

血液系統疾病

如果存在再生不良性貧血、淋巴細胞白血病、噬血細胞症候群等血液系統疾病,可導致造血功能障礙,引起嗜中性球降低。患者可以使用升白藥物,如利血生、鯊肝醇等,具體用藥需要遵醫囑,切勿自行服藥,經過治療後,嗜中性球可能會在1個月左右上來。除上述原因外,物理和化學因素傷害也可導致嗜中性球偏低,但具體恢復時間因人而異,建議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