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體血清中的鉀濃度為2.5-5.5mmol/L。當血清鉀>6.0 mmol/L時稱為高鉀血症,而尿毒症患者出現鉀離子升高的情況,通常與腎臟的代謝功能下降有關。若尿毒症患者鉀高,則可能會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以及呼吸系統等產生一定的危害。
頭疼不一定是由尿毒症引起的。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壓、腦供血不足等疾病時,也可出現頭疼的症狀;而尿毒症本身也可能引發頭疼症狀。建議及時就診明確病因後進行治療。
尿毒症患者在手術後由於胃腸道功能未恢復、麻醉藥的影響等,通常以流質飲食為主,如進食米湯、果汁等。待胃腸道逐漸恢復正常排氣、排便以後,可由流質飲食過渡到半流質飲食,最後再過度至普通飲食。
尿毒症患者在飲食上並沒有特殊的限制,可以適當吃一些綠葉蔬菜、菌菇類蔬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存在嚴重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則應盡量避免食用粗纖維較多的蔬菜。
人得尿毒症即慢性腎衰竭的終末期,此時腎臟功能已嚴重受損,出現代謝性酸中毒、水鈉瀦留、貧血等併發症。早期可表現為噁心嘔吐、食慾下降、夜尿增多等症狀,隨著病情發展還可出現貧血、心慌、乏力、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等表現。
心臟引起的尿毒症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慢性心臟衰竭,使得患者出現嚴重的心臟功能障礙、代謝紊亂以及結構異常,從而發展為不可逆的腎損害。常見於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等疾病。
尿毒症晚期患者出現黑色痰塊可能是由於長期臥床導致肺部感染、慢性腎衰竭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透過藥物治療和飲食調整等方式進行處理。
大部分尿毒症患者會出現貧血的情況,但部分病情較輕的患者可能不會出現貧血。如果患者的腎臟功能傷害嚴重,則可能會導致血液中的紅血球生成減少或破壞增多,從而引起貧血。
多數患者在出現典型臨床症狀時才會明確診斷為尿毒症。少數病情較輕的患者可能無任何不適症狀,而是在進行血常規、腎功能等檢查時意外發現。
尿毒症患者出現老困的症狀可能與電解質紊亂、貧血、神經系統病變有關。建議及時就診明確原因,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
尿毒症不是遺傳性疾病,因此不存在檢測尿毒症是否遺傳的說法。但部分疾病可能會發展為尿毒症,如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屬於基因遺傳相關的原發性腎臟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
結石一般不會導致尿毒症。如果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治療。
掛腎內科或泌尿外科可以進行尿毒症的常規檢查。如果懷疑存在尿毒症,還可以做血生化、代謝性指標檢測、腎臟病理學檢查等進一步評估病情,以便於指導治療。
尿毒症患者由於腎臟功能嚴重受損或喪失,常存在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營養不良等情況。建議尿毒症患者以低蛋白飲食、限制鉀和磷的攝入、補充豐富的水分、控制高鹽食物等為主,並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優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高的食物。
早期尿毒症患者可能會出現疼痛症狀。但是由於每個人的病情嚴重情況不相同,並且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表現出的症狀也有所不同。
女性患者出現尿毒症的情況,可能是由於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原發性因素導致,也有可能是繼發於高血壓腎損害、狼瘡腎炎、高尿酸血症等。此外,免疫系統疾病以及不明原因的腎小球傷害也可引起尿毒症。
尿毒症患者能否喝淡茶與服用的藥物型別有關。如果正在口服鐵劑、鈣劑等不溶於水或難以溶解的藥物,則不能喝茶;如果在服用水溶性維他命C、蘆丁(Rutin)等易溶於水且不會影響藥效的藥物時,則可以適當喝茶。
如果患者是急性因素導致的腎功能急劇下降,可能在1-3個月就會出現尿毒症。如果是慢性疾病導致的腎功能逐漸減退,則時間會比較長,可能需要20年的時間才會發展成尿毒症。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是尿毒症患者,可以透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進行初步判斷。建議到醫院腎內科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善血常規、肝功能、腎臟彩色超音波等檢查明確診斷。
尿毒症患者可以適量服用藥物、喝綠茶。但若處於急性發作期,則不建議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