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在症狀完全消失,並且經過痰培養檢查確定痰中沒有結核桿菌後才可以考慮是否可以停止用藥。如果經過積極的治療之後,患者的臨床症狀已經得到緩解或者消失,但是並沒有進行相關的病原學檢測,此時不能夠盲目地停用抗結核藥物。
搬水泥時由於吸入大量含有粉塵的空氣可導致呼吸道感染,進而可能誘發肺結核的發生。此外,如果自身存在肺結核,在搬水泥後也可出現相應症狀。建議及時就診明確診斷,並遵醫囑進行針對性治療。
空洞型肺結核有可能會出現復發的情況。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而空洞性肺結核是指肺結核病變穿透肺組織或淋巴管引流支氣管壁發生壞死,形成與外界相通的空腔性病灶。
如果患有肺結核,患者可以適當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補充營養。若自身存在貧血的情況,還需要遵醫囑服用補鐵的藥物進行治療。
肺結核可以引起胸腔積水,主要是因為肺部病變嚴重時會導致大量的滲出性炎性分泌物積聚在胸膜腔內。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等併發症,則可導致胸腔積水症狀加重。
肺結核脊椎出現鈣化灶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調整飲食結構,並定期進行複查。如果伴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則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肺結核患者透過排痰檢查可以瞭解痰液性狀、顏色等,並且還可以檢測是否存在抗酸染色陽性的結核分枝杆菌。如果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建議及時到醫院感染科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
如果老年人患有肺結核,並且子女較多、能夠自行照顧自己,此時無需擔心。但如果子女較少或無法自理,則可能需要他人幫助照顧。此外,部分老年人在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家屬也需注意給予其清淡飲食。
老年人由於身體免疫力下降、肺功能降低等,容易發生感染性疾病。如果家中有肺結核患者,則需要警惕是否患有肺結核,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並遵醫囑使用利福平(Rifampin)、Isoniazid(INH)、孟表多(Ethambutol)以及吡嗪醯胺膠囊等抗結核藥治療。
如果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需要到醫院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在做肺部影像學檢查時,如X光、CT等,需要注意觀察是否有鈣化灶以及空洞形成的情況,還要看是否出現胸膜下纖維厚壁影或病灶性浸潤模糊陰影的表現。
如果患者在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的過程中經常生氣,可能會影響疾病的恢復。因此建議患者保持情緒穩定、樂觀,並注意日常護理等。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常表現為咳嗽、咳痰、盜汗和體重減輕等症狀。
肺結核患者做婦科檢查主要是為了排除是否存在子宮內膜結核的情況。如果存在子宮內膜結核,則需要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
若患者出現肺結核晚期的情況,則可能會出現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以及咳血、胸痛等呼吸道外症狀。如果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還可能會影響壽命。
老咳嗽不一定是肺結核。引起老咳嗽的原因較多,除了肺結核外,還有感冒、過敏性鼻炎、支氣管氣喘等可導致,需要結合患者的病史、症狀以及相關檢查進行判斷。
輕微的肺結核患者通常指有輕微肺結核病變但無明顯症狀者或僅有輕微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者。此類患者需要進行密切觀察,並給予相應的抗結核治療、一般治療、對症處理。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如果患者經過規範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後病情好轉或治癒,則需遵醫囑定期進行複查,通常情況下複查專案為胸部X光檢查(即胸片)。
如果患者在早期發現有肺結核的情況,並且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一般1-2個月可以達到臨床治癒。但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則可能需要3-6個月的時間才能將疾病控制住。
如果一個人既有肺結核,又有新冠病毒感染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隔離防護措施。在治療期間應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並且還要注意飲食護理等。此外,對於既往患有肺結核的人群而言,可以透過接種新冠疫苗來降低患病風險。
抽菸一般不會引起肺結核。但是長期吸菸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增加患有肺癌的機率。
拍片通常是指胸部X光或CT。如果懷疑患者存在肺結核的情況,則進行胸部X光或CT可以輔助判斷病情進展程度以及是否出現其他併發症等。但僅透過此項檢查無法確診為肺結核,還需結合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結果,並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