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萎縮、尿毒症的患者可以吃低蛋白飲食、高蛋白飲食、低鉀飲食等食物。但是需要注意避免暴飲暴食,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
尿毒症是急慢性腎衰竭的終末階段,此時腎臟不能完成基本的功能。尿毒症患者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症等水電解質紊亂的情況,還可能會出現貧血、營養不良等情況。
尿瀦留可能會引起尿毒症。因為長期的尿瀦留會導致腎臟負擔加重,嚴重時可導致腎功能衰竭而發展為尿毒症。
尿毒症患者通常不能夠恢復正常。尿毒症是腎功能不全的終末期表現,此時腎臟已經失去全部的功能,通常是由於各種慢性疾病發展而來,如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
長期憋尿一般不會導致尿毒症。但可能會引起泌尿系統感染、膀胱破裂等不良後果。
尿毒症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壓、電解質紊亂等。此外,長期接受血液透析也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繼發性感染等情況。
尿毒症是急慢性腎衰竭的終末階段,此時患者的腎臟功能嚴重受損。如果無法及時進行替代治療,則可能會危及生命。因此尿毒症患者在飲食、生活方面等均需注意,同時需要遵醫囑應用藥物或進行手術治療。
尿毒症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通常是有用的。尿毒症是腎功能嚴重傷害的表現,腎臟無法正常排出體內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導致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等併發症。
尿毒症患者可以適當服用中藥。但是當出現嚴重併發症時,則需要及時進行透析治療。
尿毒症患者出現高血鉀時,需要立即停用導致血鉀升高的藥物,並進行血液清潔治療、口服藥物等。如果症狀較輕,則可以使用降鉀利尿劑以及排鉀性利尿藥等方法緩解。
輕微的尿毒症一般不能治好。尿毒症是急慢性腎衰竭進入終末期階段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症候群,此時腎臟已經失去正常的功能,無法維持身體正常的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以及內分泌功能。
尿毒症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時間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情況下每週3次左右。但具體次數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等決定,有的可能1周2-3次,甚至1天可進行多次的短期治療。
雙腎尿毒症是指同時累及兩側腎臟的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正常情況下,人體有兩個腎臟,如果出現兩個腎臟均存在慢性疾病且病情發展至終末期的情況,則可稱為雙腎尿毒症。
尿毒症引起腎衰竭的患者具體可以存活多久,並沒有明確的時間。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輕,而且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一般能夠長期生存。但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則可能隨時都會死亡。
尿毒症患者需要吃很多種藥物,常見的有針對原發病的藥物、促紅血球生成素類藥物、鈣劑和鎂劑、降壓藥物、β感受器阻滯劑等。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避免擅自服藥導致病情加重。
腎通常是指腎臟,與尿毒症可能有一定關係。正常情況下,人體代謝廢物及多餘的水分會透過腎臟濾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如果出現腎臟病變或疾病影響到排洩功能,則可能會導致尿毒症的發生。
尿頻一般是指排尿次數增多,若出現尿量增加的情況,則可能為飲水過多導致。而尿毒症患者由於腎臟功能衰竭,通常會出現少尿或無尿的症狀,並不會出現尿頻的現象。但部分病情嚴重的尿毒症患者可能會有尿頻的表現。
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病發展的最終階段,此時腎臟功能已經喪失殆盡。由於毒素在體內不斷堆積,可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下降等消化系統症狀,還會出現貧血、酸中毒、水和電解質平衡失調、高鉀血症、代謝性腦病等症狀。
腎炎發展為尿毒症的時間與患者的具體病情有關,從數年不等。如果是輕度的腎絲球腎炎,通常進展較慢,可能需要20-30年才會發展成尿毒症;而重度的腎絲球腎炎,進展較快,部分患者在10-15年就可能會進入到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
對於尿毒症患者而言,並不存在特殊禁忌的肉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量食用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以及雞肉、鴨肉等白肉。但是需要注意避免過量攝入,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