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晚期一般是指慢性腎衰竭的終末期。此時患者常會併發多種疾病,如心臟衰竭、高血壓等,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建議積極就醫採取相關處理措施,以延緩病情進展。
尿毒症患者由於腎臟功能衰竭,導致體內代謝終末期物質無法排出體外而出現的一系列併發症。尿毒症患者的飲食應以低鉀、低鹽、低磷、高蛋白為原則,因此可以選擇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如油麥菜、白菜、芹菜等。
碎結石一般是指體內的輸尿管或腎結石被粉碎成細小顆粒後排出體外。如果只是偶爾進行一次碎石治療,並不會直接導致患者出現尿毒症的情況;但如果長期反覆進行碎石,則可能會增加患尿毒症的風險。
尿毒症患者出現全身水腫的原因,主要與水、電解質代謝平衡紊亂有關。此外,還可能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啟用、內分泌功能失調、心臟衰竭等有關。
尿毒症患者會出現很多系統症狀和體徵的改變,常見的有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營養不良、貧血、呼吸困難等。由於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出現的症狀也會有所不同。
腎虛腰痠一般不會導致患者出現尿毒症。腎虛可分為多種類型,常見的有腎陰虛、腎陽虛等,通常與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尿毒症晚期患者是否能拿重物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如果處於疾病穩定期,並且病情較輕,則可以適當拿一些比較輕的物品;但如果正處於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或病情嚴重時,則不建議拿重物。
口臭一般不會直接導致尿毒症復發。但若患者存在長期不注意口腔衛生的情況,則可能會間接影響尿毒症的治療效果。
如果患者體內的水分、代謝廢物等物質過多,則可能會導致尿毒症。正常情況下,腎臟可以將人體產生的多餘水分和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維持身體內環境平衡。
尿毒症患者體內的確會出現血中有毒物質增多的情況。正常情況下腎臟可以將人體代謝產生的毒素透過濾過、吸收以及排出的方式進行處理,如果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患者的腎功能出現衰竭,則會發展為尿毒症。
腸胃一般指胃和腸道。尿毒症可能會引起胃和腸道紊亂。
臨床上並沒有明確表明吃什麼可以有效預防尿毒症的發生。但透過臨床研究發現,日常生活中適當吃低蛋白飲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等食物,以及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尿毒症發生的機率。
尿毒症患者出現全身瘙癢的症狀時,通常可以使用止癢類的外用藥物進行治療。但具體用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因選擇,常見的原因包括神經性皮膚炎、濕疹、蕁麻疹等疾病。
如果患者既往有慢性腎臟病的病史,近期出現明顯的噁心、嘔吐、乏力、腰痠等症狀,並且伴有水腫、高血壓等表現,則考慮可能已經進展至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此時進行抽血化驗可以明確是否為尿毒症,其中比較關鍵的一項是肌酐水平測定,通常建議空腹8-12小時後前往醫院就診。
喝水都沒有尿不一定是尿毒症。如果出現此種情況,需要考慮處於極度缺水的狀態、急性腎絲球腎炎早期等非疾病因素導致的這一現象,還可能是由於慢性間質性腎病、腎動脈狹窄、攝護腺增生等原因所引起。
如果患者的原發病沒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則可能會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為尿毒症。因此,當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時,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
尿毒症患者出現胃出血的情況時,並不一定是晚期的表現。尿毒症患者的血液中肌酐水平升高達到707μmol/L,或腎小球濾過率<15ml/min,持續時間超過三個月,則可診斷為尿毒症。
男性出現尿毒症時,早期的症狀主要有水腫、高血壓、貧血、胃腸道反應等。此外,隨著病情的進展,還可能會有心慌、胸悶等症狀。
若不存在對大豆過敏的情況,則尿毒症患者通常能適量喝豆腐腦。但需要注意避免過量飲用,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引起腹脹、噁心等不適症狀。另外還需注意不能加辣或者加其他刺激性食物一起食用。
尿毒症患者是否能睡涼蓆與個人體質有關,並不是絕對的。如果自身對涼蓆不過敏,則可以適當睡涼蓆,能夠起到解暑的作用。但如果存在過敏的情況,則不建議睡涼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