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抽搐的情況時,並不能判斷還能活多久。因為此時只是由於疾病本身或併發症導致的一種臨床表現,而並非是影響生存時間的主要因素。
尿毒症不是傳染性疾病。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病發展到後期的最終結果,通常是由慢性腎臟疾病逐漸進展而來,如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而傳染病需要具備三個條件才可以傳播,即傳染源、傳播途徑以及易感人群,因此尿毒症不屬於傳染性疾病。
尿很臭可能是生理因素導致的,也有可能是病理因素所致,如泌尿道感染、腎病症候群等。如果無法自行區分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避免延誤病情。
尿毒症患者進行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可以有效替代腎臟功能,將體內代謝廢物排出體外。但也會存在一些併發症和危害,如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水電解質酸鹼失衡等。
對於存在尿毒症高血壓的患者,在選擇降壓藥物時,應優先考慮對腎臟毒性較小或無腎毒性作用的藥物。常用的一線降壓藥物包括鈣離子拮抗劑、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ACEI)、血管緊張素Ⅱ感受器拮抗劑和利尿劑等。
尿毒症患者在臨床上常會出現食慾減退、噁心等症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適當吃一些蛋白粉等保健品補充蛋白質。但若出現貧血的情況,則需要多吃補鐵類的食物和藥物來緩解症狀。
尿毒症腎性骨病又稱慢性腎衰竭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相關性骨病。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患者體內鈣、磷代謝紊亂有關。由於腎臟是調節人體內鈣、磷代謝的重要器官,在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時腎臟排磷能力下降,血清中的磷濃度升高,導致PTH(副甲狀腺賀爾蒙)分泌增加,從而引起骨骼出現異常改變。
尿毒症患者併發肺水腫時,可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咳血等症狀。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液體在組織間隙或肺間質內聚集而引起肺組織病變,從而導致通氣與換氣障礙的一組臨床症候群。
尿毒症患者在臨床上常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症狀,建議盡量少吃或不吃零食。如果實在想吃,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可以選擇低鹽零食、低鉀零食、低磷零食、低普林零食。
如果出現尿毒症、腎疼的症狀時,可以進行對因治療和對症治療。引起該症狀的原因較多,如慢性腎臟病、泌尿系結石等,建議及時就診明確原因後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如果尿毒症患者對酸梅湯不過敏,並且病情平穩,則可以適量喝酸梅湯。但如果存在過敏的情況或病情不穩定時,則不建議喝酸梅湯。
尿毒症是急慢性腎衰竭進入終末期的臨床症候群,此時腎臟功能嚴重受損,無法維持正常代謝及排洩功能。尿毒症患者由於長期透析或病情較重,可出現一系列併發症,如貧血、酸中毒等,從而導致氣陰兩虛證的發生,主要表現為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口乾欲飲、食慾不振等症狀。
尿毒症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可以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代謝廢物,改善電解質紊亂、酸鹼失衡等,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任何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血管硬化、低血壓、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營養不良、血栓形成等。
枸杞不能預防尿毒症。雖然枸杞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但其並沒有治療或預防疾病的作用,因此不可輕信謠言而盲目使用藥物。
經常尿頻、尿急、尿痛有可能會發展為尿毒症。因為上述症狀常見於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如膀胱炎、腎盂腎炎等疾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病情遷延不愈,則可能會進展至慢性發炎狀態,從而增加患尿毒症的風險。
對於存在尿毒症的患者,在飲食上可以適當吃一些富含鈣的食物進行補充。但如果透過飲食無法達到較好的效果,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治療。
尿毒症陰虛是指由於體內代謝產物和毒素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導致的以腎陰不足為主要表現的一系列症狀。患者通常會出現腰膝痠軟、五心煩熱、形體消瘦、潮熱盜汗等症狀,可以透過一般治療、藥物治療進行調理。
尿毒清一般指尿毒清顆粒。該藥物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並不能達到預防尿毒症的目的。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此藥。
對於存在尿毒症的患者而言,如果想要緩解口渴的症狀,一般可以透過飲水、注意休息、飲食調整以及藥物治療等方法進行處理。但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盲目用藥而加重病情。
腰痛有可能是尿毒症的表現,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的現象。如果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建議及時去醫院腎內科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血常規檢查、CT檢查等明確診斷。